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职业信用异常率高达40%,区块链重塑职信体系

2021年,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盗窃案件。

已两度盗窃入狱的犯罪分子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有着灵活的脑子和精湛的演技。他依靠在服刑期间自学的财务知识,以及出狱后伪造的身份证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历证明、注册会计师证和简历信息,成功入职南京一家正规建材企业。

入职之后,他又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严丝合缝的表演,迅速赢得公司董事长的喜爱,仅用时三个月就当上财务总监。然而,当上财务总监之后,他便暴露出了真面目——借助所掌握的公司账户U盾密码,偷走公司1900万公款,逃之夭夭。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最终还是被南京警方抓获,人生第三度入狱,并且成为《今日说法》创办20多年里第一位“返场选手”——早在2013年11月时,《今日说法》栏目就根据他第二次盗窃入狱的案件,制作过一期节目《追捕隐形人》。

这期案件听起来像小说剧情一样,但真实地反映出中国职业信用整体不佳的现状。2018年,云考拉背调携手前程无忧发布的《中国职场诚信现状与影响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1%的HR和26%的求职者认为当前职场诚信度较好。

2年后,形势依然严峻。据i背调人才研究院《2020全行业人才背调白皮书》,2020年,候选人整体职业信用异常占比高达39.13%。换句话说,几乎每10个职场人就有4人存在职业信用异常问题。

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

职场信用问题如此突出,既与一些求职者个体缺乏诚信有关,也因为整个职业信用体系的严重缺失。

2021年6月-7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2021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失信成本太低”“个人利益驱使”“社会职场诚信管理体系缺失”“职场诚信法律不健全”“企业未进行诚信管理和宣传”成为公众认知中职场失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达到82.7%、15.3%、1.5%、0.3%、0.1%。

人性都有弱点,作为个体,人往往难以战胜人性的弱点,唯有通过完善的制度来尽可能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建立职业信用体系,尽可能提高失信成本,将失信尽可能降到最低,才能从源头尽可能地改变职场信用不佳的现状。

但是现阶段,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数据不互通、信息不对称。出于保护隐私和自身利益考虑,求职者、企业、招聘平台往往都不愿意开放自己数据,这就导致行业内外部、各公司之间形成了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

反过来,这一现象又对求职者、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都造成了效率的拖累和资源的浪费。

对求职者来说,因为与企业缺乏有效信息共享,每一次求职都需要重新介绍自己,整个求职过程的沟通成本高、应聘效率低,要想匹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难度高;

对企业来说,因为对求职者缺少了解,因此难以匹配到合适的候选人,即使匹配到,响应的背景调查难度大、时间久、成本高;

对劳动仲裁部门来说,因为信息缺失、证据不完善,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定,劳动仲裁的公允性面临挑战;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说,因为劳动仲裁委时缺乏足够的证据,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判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大,市场萎缩。反过来,让用人单位用工成本上涨,不利于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

对审计部门来说,由于职工信息不透明、不准确,税务部门在调查、审计劳务派遣机构时,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

对财政部门来说,因为缺乏详实数据,导致人力资源相关财政补贴难跟踪,难落实到位,有时甚至发放不出去,或者遭遇骗取财政补贴的现象。

健全信用体系,刻不容缓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用工成本持续上涨,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经济发展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经之路。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再加上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一旦数据互通,因此信用就显得愈发珍贵,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这些年,国家接连发布相关文件,在政策上推动包括职业信用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发布实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次进行重要顶层设计,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5年后,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指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因此,无论是从市场需求看,还是政策要求衡量,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区块链,重塑职业信用

如前文所述,职业信用领域最大的痛点在于信息不对称、数据不互联,而其在于,不同主体之间彼此不信任。因此,要想打造职业信用平台,当务之急便是在底层上为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信任与共识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靠人管理,还需要使用技术。在各项技术当中,区块链依靠分布式记账、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具备了真实可靠、不可篡改的特性,因此最适合解决职业信用领域信任问题。

借助区块链技术,区块链职业信用平台不仅能帮助职场人或者用人单位采集、上传、同步、存储等全流程、真实地记录下自己就业或者用人的相关数据,并确保这些数据在上链之后无法被篡改。基于此,便能在用人单位和职场人之间搭建起一座互信的桥梁,让企业全面地了解求职者的过去和现在,让求职者可以全面地了解一家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让双方更高效、更精准地匹配。

基于区块链上述特性,国内外企业都已经开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职业信用领域。

在英国,一家名为APPII的区块链咨询公司建立起了全球首个区块链简历验证平台。求职者的简历上传平台后,雇主和教育资格证明机构通过智能合约验证简历信息的真伪,包括教育学习信息、培训与证书、工作履历,以及其它可通过生物扫描进行身份识别的信息。

为了保证初始数据的真实性,平台允许企业或教育机构等组织在验证候选人申请文件中的“陈述”。当陈述被证实后,企业或教育机构便可以在候选人的档案上进行记录,这样就无需再次检查,从而大大节省企业或雇主花费在人才招聘中的时间和管理成本,降低招聘风险和试错成本。反过来,对求职者而言,因为工作经历、资历、成就经过验证,这样就能节省触达雇主的时间与路径,提高求职效率。总之,平台能大大提升网络双边效率。

在美国,一家名为SpringRole的公司则构建起一个真实的简历平台。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和一整套激励机制,提供经过验证的简历,从而保护求职者的声誉、消除求职欺诈行为,并且允许企业创建求职者目录列表,使用搜索相关工作认证和信誉评分等功能。

在中国,也不乏类似的案例。2021年,八分量携手福建宏高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共建福建区块链职业信用平台(简称“福建职信平台”),面向地方人社局、税务局、财政局、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不同的用户,提供信息上链、数据存证、数据管理、职业信用分查询、企业信用分查询等功能。

福建职信平台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在基础层,建成底层服务系统、算法引擎、状态监管系统、查询系统以及底层管理可视化系统,以及在数据层,完成数据存储、读写、备份和加密技术部署。目前该平台正处于求职者、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持续上链,并完善数据的第二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求职者、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链,数据将越来越丰富,上链用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能通过福建职信平台全面地了解上链求职者的教育经历、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工作业绩,提高招聘效率;反过来,链上的求职者们也可以全面地了解一家企业基本信息、岗位信息、人力资源政策、司法记录等,提高求职效率。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机构也可以将与人力资源产业相关的政策、标准、资质、用人信息等数据上链存证聚合,并与求职者、企业信息进一步关联匹配,实现职业信息的可信存证和互相验证,进而辅助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学决策。

当链上数据积累得足够海量、维度足够多元时,平台便可以通过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个人和企业的职业信用分值。这个分值的出现,将为整个求职招聘市场、职业信用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提供数据化、标准化的参考依据,服务职场相关各方的降本增效。

提高求职者的职业信用水准,降低重复共识成本,压缩敲诈失信空间;

缩减企业招聘流程,提高招聘效率,降低背景调查和用人试错成本;

协助劳动仲裁部门提升劳动仲裁判罚公平性,维护市场公平、公正;

帮助税务部门提高调查、取证、审计效率,降低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辅助财政部门更加补贴更加精准、方便、全面,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

最终,提升社会总体信用水平,降低社会信用成本。

作为一家可信数据基础设施供应商,诞生于2016年的八分量已形成了持续免疫系统、可信数据服务平台,以及隐私计算与跨链大数据平台这三条产品线。其中,八分量可信数据服务平台,正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的产品。此前,该产品已经相继进入工业、农业等行业,赋能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与降本增效。这一次,八分量可信数据服务平台又深入到职业信用场景之中,服务职场人求职、企业招聘等需求之中。未来,该产品还将进入更多领域,助力客户的提质增效。

结语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家无信,则不和。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造假、欺诈或许能欺瞒一时,但终将遭到反噬。

在企业界,瑞幸咖啡因为虚购22亿交易额,相继被中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罚款6100万元人民币,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罚1.8亿美元的新闻,仿佛就在昨日。早在十多年前,国家发改委就曾经披露过,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个人方面,职业信用一旦出现重大问题,污点将伴随整个职业生涯,葬送个人前途。这方面的案例,同样不在少数。

过去这么多年,依靠人工调查审核的方式存在明显不足,企业、招聘平台等各方数据不互通,导致中国职业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进而给不诚信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但如今,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落地应用,持续重塑职业信用行业,压缩不诚信行为的生存空间,推动职业信用乃至社会信用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科技向善,这便是。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