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甘露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和二百六十余名北科大学子,走过全国20余个省市,和1367名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不仅仅是全民脱贫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们用学科引领,用互联网记录,用真情讲授,用情怀赋能,真正实践着扶贫先扶智。
(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闽行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部分成员合影,王梓安摄)
一、结缘闽南,实践中展示青春风采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闽行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在国家的号召下奔赴福建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甘露闽行以教育助力振兴,以实践托举青年发展的希望,借助互联网+教育的良好基础,进行线下的支教调研活动,在支教过程中传递正确价值观念,我们在建团一百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宣讲团史让红色精神砥砺少年们前行;开展普法辩论赛,通过辩论进行思想的交回进一步理解我国法治建设;参加LG集团的篮球队建设活动帮助福建省德化第六中学组建篮球队。直到8月6日,甘露闽行已经在福建省德化第六中学开展教学超10080分钟,并参观当地陶瓷博物馆宣传瓷都文化,参观当地城市规划馆学习发达省份的县城发展经验。同时,我们邀请到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学生共同参与实践,积极在当地进行调研。
(实践团成员开展物理课教学,王梓安摄)
(学生认真听课,王梓安摄)
(实践团成员拜访德化陶瓷博物院学习陶瓷文化,周子竣摄)
二、成果颇丰,收到政协慰问
在2022年8月2日上午,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政协委员赖永建到访福建省德化第六中学,探望了正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闽行小队以及几名来自外交学院、扬州大学等其他高校的同学,并向同学们赠送了纪念礼品。
赖永建委员高度评价了甘露闽行小队此次的教学实践,并勉励实践队同学们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发展,以青春之我投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
(当地政协委员探望实践团成员,许知远摄)
访问结束时,赖先生向小队成员赠送了德化特产——白瓷制造的茶杯,作为本次社会实践的特色纪念礼品。德化窑是中国民窑的代表,凭借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德化陶瓷宋代以来大量出口海外,“南海一号”沉船上就发现了大量德化窑瓷器。德化白瓷素以白如凝脂著称,以“中国白(Blanc de Chine)”的名字扬名海外。目前,德化是全国最重要的陶瓷外销产地,产品远销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赖先生赠送白瓷杯)
三、直面痛点,开展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
除此之外,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闽行小队同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同学共同开展实践,邀请到当地优秀毕业生周嘉豪(德化一中2022届学生,即将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省文史类高考排名前120名),林奕凡(德化一中2021届学生,现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工专业),刘家霖(泉州五中2019届学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福建省理科前25名)进行采访并为当地学生提供学业辅导。
(团队成员吴湘晖采访周嘉豪同学,王梓安摄)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不断分析,力图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发达省份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和双减政策下县城学校所面临的困境。
在接下来的实践之中,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闽行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将持续发力,带领学生开展辩论赛,篮球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并为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调研,加深对闽北情况的了解,我们也拜访了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团队成员为辩论队成员开展培训,王梓安摄)
四、再聚闽北,纵览全省现状
在福鼎流美中心小学我们的实践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将“用心灵感受”作为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原则,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的自然风光。直到8月15日,甘露闽行已经在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开展活动近六十个小时。并采访了当地诸多一线教师,还参观了当地的茶厂,与茶农进行友好交流,参观了福鼎周边县以及村落,并且走进福鼎政务大厅和福鼎应急管理局。在近距离感受福鼎的同时,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职业教育。
(生涯规划讲座,李坤融摄)
(队员于乡村文化振兴馆,张风翥摄)
(孩子们参观茶庄,李坤燊摄)
(回程和孩子们合影,李坤燊摄)
(参观茶庄品茶留影 李坤融摄)
五、文化传承,教育不能忘本
我们队员有幸参观了当地的茶厂,品尝到了正宗的福鼎白茶,并在专门的茶艺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品茶和当地一些冲泡茶的文化。并且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把我们学到的东西在参观“绿雪芽”途中又传递给了孩子们。
(茶艺老师讲授知识)
(队员上课途中抓拍,李坤燊摄)
(孩子在孝廉广场完成队员参与制作的研学手册,李坤燊摄)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小队成员依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改教案,总结出短期支教痛点问题和注意事项,并撰写短期支教指南,为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经验,并根据学生长期发展规划和校方达成合作开展长期的生涯指导服务。
作者姓名:李坤融,王梓安,刘志宏,许知远
摄影:周子竣,王梓安,李坤融,李坤燊,张风翥
联系电话:13936304027